走出抑鬱

Posted on Posted in Uncategorized

文/李飛君(執照心理諮詢師)
(真實個案,當事人願意分享自己的經歷,希望對有相似問題的人有幫助。名字用假名)

29歲單身的彼得只有他和姐姐在美國,一直由在台灣的家人資助他讀書。彼得原與結了婚的姐姐一起住,但姐夫看不起他,所以他搬了出來,與幾個留學生一起租房子住。彼得的情緒越來越憂鬱,且有自殺念頭,姐姐急了,幫他找了精神科醫生,且帶他來接受心理輔導。因著姐姐的愛和關心,彼得願意接受治療。第一次見我時,他問我是否只是聽他說話,他說他曾經在大學時見過心理輔導,他覺得沒有用。我告訴他,除了聽他說話外,我會與他一起探索問題的原因與出路,他對我的回答起了很好的反應。

彼得家中排行第三,是老么,哥哥和姐姐讀書成績很好;他自小覺得自己比不上哥哥和姐姐,缺乏自信,畏首畏尾。爸爸恨鐵不成鋼,經常責罵他,媽媽卻過分保護他,樣樣事都為他安排、幫他決定,養成他倚賴的習慣。後來父母婚姻破裂,父親離開他們。中學開始,彼得經常遲到缺課,媽媽把他送來美國讀經濟。彼得讀到大學二年級實在讀不下去,轉讀語言,後又轉室內設計。彼得感覺自己在混日子,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麼,他抽菸喝酒,作息日夜顛倒,心態越來越頽癈,後來更把自己封閉起來,不愛與人交往。

彼得是善良、誠實、重感情的人,他感受到媽媽、外婆、姐姐都很疼愛他,但他覺得自己是失敗者,沒有用,令他們失望。與彼得建立信任後,我幫助他明白,他是家庭問題的受害者,父母婚姻出現問題,通常兒女中較弱的一位,往往成為父母吵架的焦點。爸爸不喜歡他,媽媽就更保護他。彼得怕媽媽傷心,總是聽她的話,沒有自己的主見。彼得發覺自己浪費了許多歲月,落後同齡人很多。我鼓勵他開始自己人生新的一頁,只要肯開始,永遠不會太遲,首先從自我接納開始,人不能改變過去的歷史,但是可以選擇用新的、正面的眼光來回顧自己的過去,接納一切好與壞的經歷,都有引向成熟的價值。我與他一起發崛他實際擁有的能力,他語言能力很高,英語說得很好;我鼓勵他培養正面思想,敢於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意見,培育意志力,戒除抽菸、喝酒這些不適當的舒緩壓力的方法,建立有規律的生活。彼得願意改變,重整自己的生活形態,我不斷肯定他的努力和進步。彼得提到他在童年時,有一次被爸責打後,在家附近看見一隻小貓,他虐打牠洩憤,然後把牠丟進石洞裡;隔天,他經過那裡,看見小貓已死去了。他對自己的殘暴害死那隻可憐小貓一直很愧疚,同時他也感到自己就像那隻小貓一樣弱小與悲慘。我用辯證行為治療(Dialectical Behavior Therapy)來幫助他接納和改變這個經歷所帶來的負面情緒。經過治療後,彼得告訴我,他作了一個甜美的夢,夢見那隻小貓倚偎在他懷裡熟睡。

去年感恩節,彼得接觸了基督徒室友的教會,感受到真誠與關愛,對《聖經》真理發生興趣,於是在輔導裡面加入了《聖經》難題解答時間。我送給他《標竿人生》一書,他很喜歡,對人生的意義和方向越來越清楚了。剛過的5月初,彼得在生日那天決志信主,他計劃今年畢業後回台灣發展前接受洗禮。彼得接受了一年治療,進展良好,這個個案仍在進行中,主要是繼續提高彼得的正面思想和調控情緒能力,亦為回台後將面對的生活適應、家人關係和尋找工作的挑戰作好心理準備。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